互联网时代的组织与人力资源发展趋势
发布日期:2017-09-27
郭伟 澳门皇冠国际赌场网页版登录集团业务副总裁、澳门皇冠国际赌场网页版登录人才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
历史永远有其内在的轨迹。互联网时代并不可能改变一切,未来也并不是完全不可预知。所谓互联网时代,就是以互联网为手段,重构满足人类生活方式方法的时代。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,互联网企业已从单纯的信息服务、交易服务、社交服务,迅速涉足到了旅游、家居、能源、金融等几乎所有传统行业。与此同时,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趋势也在2015年迅速发酵,不互联网化,就被互联网化。所谓的互联网公司与非互联网公司的区分,在迅速融合的今天已经越来越没有意义。
企业的组织形式与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逻辑?在互联网时代,组织形式与人力资源管理又受到怎样的冲击?又应当如何应对和调整?
一、传统组织的发展逻辑
企业是什么?德鲁克精辟地提出,企业的价值和使命就是“满足客户需求”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,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,组织形态也随之不断演变。
(一)满足客户需求是组织变革的根本目标
无论是蒸汽时代的家庭作坊,还是大工业时代的数万人工厂,亦或互联网时代小而精的创新型团队,其存在的价值与目的都是为满足客户需求。然而,太多的企业在组织设计与变革过程中忘却了这一基本原理,只从自身业务组合角度考虑问题,这样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是错误的。
如曾有个客户询问我,销售线上事业部设置的原则是依据行业还是区域。如果按行业设置,银行是单算一事业部,还是应统一设置金融事业部?当我问他现在及未来各领域的业绩贡献时,他认为现在建行贡献最大,业绩几乎占银行业的60%,而银行业又占所有金融行业的70%左右,未来业务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。当我接着询问做出贡献的客户是否应该享有更好的服务时,他的回答是肯定的。所以,设置建行事业部、银行事业部和金融事业部,每个事业部大概10人左右,建行、别的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就都享有与业绩贡献相对等的服务了。他思考了半天,终于承认企业建制始终遵循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原则,而不是一般的社会分类原则,这才是组织设计的基本逻辑。
(二)专业化分工是组织变革的总体趋势
在农业时代已经产生了分工,社会分工极大发展,每个人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,这样做效率最高。
从那时起到现在,从一家企业生产一件产品,到一家企业只生产一件产品的某个部件,不断精细化的专业分工一直是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。大体看来,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。
1.基于活动的单一企业分工。从家庭作坊到工厂,最大的变化是由一个人完成整体生产过程的方式,过渡到了一群人各自分工完成整体生产过程。
对于单个企业内的专业化分工,最经典的当然是波特模型了。这个模型将企业活动划分为研、产、销等创造性活动,采购、物流等辅助性活动,以及财务、人力、计划等支持性活动。
2.基于协同的集团企业分工。集团化企业的生产逻辑很清晰。以某家公司为例,这个公司最初只经营一种产品,只为国外某一行业服务,其组织形态完全符合波特模型。随着业务的扩大,产品品种增多了,生产基地也在增加。与此同时,公司又开拓了国内等诸多市场,服务对象也拓展到更多行业。因此,公司内部就产生了生产、销售、研发等创造性活动本身的协同问题,并产生采购、物流等辅助性活动的协同问题,以及财务、人力、计划等支持性活动的协同问题。同时,还产生了效率与风险、质量与速度、计划与应变等新的协同问题。
3.基于价值的多维企业分工。20世纪以来,专业化分工更为精细化,企业组织形态越来越呈现出网络化结构。
在销售线上,按区域、行业、客户等维度,细分出不同组织;在生产线上,按产品、方式、区域等维度,也细分出不同组织;在研发线上,按品种、方式、区域等维度,也细分出不同组织……即便是人力、财务等纯粹职能系统,也根据价值创造的不同,而细分出战略决策、事务服务等不同组织。